【何处惹尘埃出处】一、
“何处惹尘埃”是一句出自佛教禅宗的经典语句,常被用来表达一种超脱世俗、不染尘世的思想境界。这句话最早源于唐代禅宗六祖慧能与神秀之间的偈子之争,体现了禅宗“顿悟”与“渐修”的不同修行理念。
在历史上,“何处惹尘埃”常被引用,尤其是在佛教文化中,象征着对清净心性的追求。该句虽简短,却蕴含深刻的哲理,因此在文学、艺术乃至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和引申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答案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出自唐代禅宗六祖慧能与神秀的偈子之争,见于《坛经》 |
原句 | 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,时时勤拂拭,勿使惹尘埃。”(神秀) 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。”(慧能) |
作者 | 慧能(禅宗六祖) |
背景 | 禅宗“顿悟派”与“渐修派”的思想对立 |
含义 | 表达“心性本净”,无需外修,自然清净 |
哲学意义 | 强调内在觉悟,反对执着于形式修行 |
影响 | 成为禅宗思想的重要标志,广为流传 |
现代应用 | 常用于文学、影视、书法、佛学研究等领域 |
三、结语
“何处惹尘埃”不仅是禅宗思想的精华之一,也体现了东方哲学中对内心纯净的追求。它提醒人们,真正的清净不在外在的修饰,而在内心的觉悟。这一思想至今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精神价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