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什么是开门揖盗】“开门揖盗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字面意思是“打开门迎接强盗”,比喻主动让敌人或坏人进入自己的领地,从而带来灾难或损失。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因疏忽、轻信或错误判断而造成的严重后果。
一、成语释义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开门揖盗 |
拼音 | kāi mén yī dào |
出处 | 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朗传》:“今若复以弱卒数万,开城门而迎贼,是自取灭亡也。” |
含义 | 比喻主动引狼入室,招致祸患。 |
用法 | 多用于批评因轻率行为导致不良后果的情况。 |
近义词 | 自投罗网、引狼入室 |
反义词 | 谨慎防范、防患未然 |
二、成语来源与演变
“开门揖盗”最早见于《三国志》的记载,原意是指在战乱中,如果轻易打开城门迎接敌军,无异于自取灭亡。后世逐渐将其引申为一种比喻,用来形容在管理、决策或人际关系中,因过于信任他人或缺乏警惕而导致的严重后果。
例如,在商业合作中,如果企业不加甄别地引入合作伙伴,可能会导致机密泄露、利益受损,这就是典型的“开门揖盗”。
三、现实应用与启示
场景 | 应用示例 | 启示 |
企业管理 | 企业盲目引进外部投资,未做尽职调查 | 需加强风险评估和信息核实 |
家庭关系 | 对陌生人过度信任,导致财产损失 | 保持警觉,谨慎对待陌生人的请求 |
政治决策 | 国家开放边境政策时未考虑安全问题 | 需平衡开放与安全之间的关系 |
网络安全 | 轻易点击不明链接,导致账号被盗 |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,避免轻信网络信息 |
四、总结
“开门揖盗”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,更是一种警示。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机遇与挑战时,应保持清醒的头脑,不能因为一时的便利或信任而忽视潜在的风险。只有做到谨慎行事、防患未然,才能避免陷入“开门揖盗”的境地。
通过理解这一成语的含义和实际应用,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规避不必要的损失,提升判断力和应对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