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明察秋毫是什么意思】“明察秋毫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出自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。”意思是眼睛明亮到能看清秋天鸟兽的细毛,形容人观察事物非常细致、敏锐,连最细微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。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有极强的洞察力和分辨能力。
“明察秋毫”原意是形容视力极好,能够看到极其细微的东西。后来引申为对事物观察细致、分析能力强,能够发现别人忽略的细节。在现代语境中,它多用于赞美一个人思维缜密、观察力强,尤其在工作、学习或生活中表现出高度的警觉性和判断力。
表格展示: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明察秋毫 |
出处 | 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 |
原意 | 眼睛明亮,能看清楚秋天鸟兽的细毛 |
引申义 | 观察细致、分析能力强,能发现细微之处 |
使用场景 | 赞美某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或细致的观察力 |
近义词 | 洞若观火、明辨是非、见微知著 |
反义词 | 粗心大意、视而不见、粗枝大叶 |
例句 | 他做事一向明察秋毫,从不放过任何细节。 |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明察秋毫”不仅是一个描述视觉的成语,更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。在日常生活中,培养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、做出更准确的判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