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青黄不接是什么意思】“青黄不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来形容某种资源或状况在前后衔接上出现断层,特别是在粮食、经济、时间等方面出现短缺或过渡期的困难。这个成语原本来源于农业社会,指的是新谷未熟,旧粮已尽的情况,后来引申为各种领域中“中间空缺”的状态。
一、成语释义总结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名称 | 青黄不接 |
拼音 | qīng huáng bù jiē |
出处 | 原指农作物收获季节,新谷未熟,旧粮已尽 |
本义 | 新旧交替期间出现断粮现象 |
引申义 | 资源、时间、经济等出现过渡性短缺或断层 |
使用场景 | 描述经济、生产、时间、资源等方面的过渡问题 |
二、具体解释与用法
“青黄不接”最早出现在古代农耕社会,当春季播种后,夏季还未收割,而秋季尚未成熟,这时候如果遇到天气不好或者收成不佳,就可能出现“青黄不接”的情况。这种状态下,人们常常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。
如今,“青黄不接”被广泛用于描述多种情况:
- 经济方面:如企业资金链紧张,新项目未盈利,旧资金已耗尽;
- 时间方面:如工作交接期间,新旧人员未能及时配合;
- 资源方面:如能源供应不足,新设备未到位,旧设备已报废;
- 心理或情绪方面:如人处于一个迷茫期,没有明确目标,也没有清晰方向。
三、常见搭配与例句
搭配/例句 | 解释 |
“今年收成不好,村里青黄不接。” | 形容粮食短缺,生活困难 |
“公司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。” | 表示公司业务转型期,收入不稳定 |
“他刚换工作,还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。” | 指职业过渡期,缺乏稳定收入 |
四、使用注意事项
1. “青黄不接”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,口语中较少使用;
2. 一般用于描述“过渡期”或“资源短缺”的状态,不宜用于日常琐事;
3. 可以作为比喻使用,但需根据上下文判断是否合适。
五、总结
“青黄不接”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的成语,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生存困境,也适用于现代生活中各种资源、时间、经济等方面的过渡问题。理解这一成语,有助于我们在面对类似情境时,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处境,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