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清平乐六盘山的全诗意思】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创作的一首词,描绘了红军长征途中翻越六盘山时的壮丽景象与革命豪情。这首词语言简练、意境深远,展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、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。
一、全诗原文:
> 天高云淡,
> 望断南飞雁。
> 不到长城非好汉,
> 屈指行程二万。
> 六盘山上高峰,
> 红旗漫卷西风。
> 今日长缨在手,
> 何时缚住苍龙?
二、逐句解释:
句子 | 解释 |
天高云淡 | 天空高远,云朵稀疏,描绘出秋日的辽阔景象。 |
望断南飞雁 | 远望南飞的大雁,表达对远方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盼。 |
不到长城非好汉 | 没有到达长城(象征胜利)就不算真正的英雄,体现革命者的坚定信念。 |
屈指行程二万 | 回顾长征路上走过的两万里路程,感慨路途艰辛。 |
六盘山上高峰 | 描写六盘山的险峻高耸,象征长征中的艰难险阻。 |
红旗漫卷西风 | 红色旗帜在风中飘扬,象征革命的胜利与希望。 |
今日长缨在手 | 当今掌握着强大的力量(比喻革命武装)。 |
何时缚住苍龙 | 表达要消灭敌人、实现革命胜利的决心和信心。 |
三、全诗总结:
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通过描绘红军翻越六盘山的情景,表达了革命者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。全词语言凝练、气势恢宏,既有自然风光的描写,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革命精神。它不仅是对长征胜利的礼赞,更是对中国革命前途的展望。
四、表格总结:
项目 | 内容 |
作者 | 毛泽东 |
创作时间 | 1935年10月 |
体裁 | 词(清平乐) |
主题 | 长征胜利、革命精神、坚定信念 |
核心意象 | 长城、六盘山、红旗、苍龙 |
情感基调 | 坚定、豪迈、乐观 |
历史背景 | 红军长征途中翻越六盘山,即将胜利会师 |
结语:
《清平乐·六盘山》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词,更是一首激励人心的革命颂歌。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仰,至今仍被广泛传诵,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