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斑竹一枝千滴泪的典故】“斑竹一枝千滴泪”出自中国古代文学作品,常与传说中舜帝的两位妃子——娥皇和女英的故事相关。这个典故承载着深厚的情感色彩,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与深切的哀思。
一、典故来源
相传,古代帝王舜帝南巡时病逝于苍梧(今湖南一带),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闻讯后悲痛欲绝,追随至湘水边,哭诉不止,最终泪尽而亡。她们的眼泪洒在竹子上,留下斑斑点点的痕迹,因此这种竹子被称为“斑竹”。
“斑竹一枝千滴泪”正是形容她们的眼泪之多、情感之深,也寓意着对爱情的执着与牺牲。
二、典故意义
这一典故不仅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,也反映了古人对生命、死亡与情感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。它常常被用来比喻深切的思念、无尽的哀伤,以及为了爱而付出的代价。
在诗词、文学作品中,“斑竹一枝千滴泪”也成为表达哀情的重要意象,如唐代诗人李商隐、杜甫等都曾借用此典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展示
项目 | 内容 |
典故名称 | 斑竹一枝千滴泪 |
出处 | 中国古典传说,与舜帝及其妃子娥皇、女英有关 |
故事背景 | 舜帝南巡去世,其妃子娥皇、女英悲痛欲绝,泪洒湘水,染竹成斑 |
寓意 | 表达忠贞爱情、深切哀思与无私奉献 |
文学应用 | 常见于古诗文中,用以抒发哀情、思念之情 |
现代引用 | 在现代文学、影视作品中仍被引用,象征深情与悲剧色彩 |
通过这一典故,我们可以看到古代文化中对情感的重视,以及如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,形成富有诗意的文化符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