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克绍箕裘什么意思】“克绍箕裘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源自古代典籍,常用于形容子孙继承父辈的事业或技艺。这个成语蕴含着对家族传承和责任感的重视,尤其在传统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。
一、成语解释
词语 | 含义 |
克 | 能够、可以 |
绍 | 继承、延续 |
箕 | 篮子,古代的一种工具 |
裘 | 皮衣,古代的一种衣物 |
“克绍箕裘”原意是能够继承父亲制作的“箕”和“裘”,后来引申为后代能够继承父辈的事业、技艺或家风。这个成语强调的是“继承”与“发扬”的关系,不仅指物质上的继承,更包括精神、技艺和文化的传承。
二、出处与用法
项目 | 内容 |
出处 | 最早见于《礼记·学记》:“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;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” |
用法 | 多用于书面语,常见于文学作品、历史文献或正式场合中,表示对后人继承先人事业的肯定。 |
例句 | “他虽出身书香门第,但能克绍箕裘,不负家门。” |
三、文化内涵
方面 | 内容 |
家族观念 | 强调家庭中的责任与传承,体现传统儒家思想中“孝道”与“家风”的重要性。 |
技艺传承 | 在手工艺、艺术等领域中,常用来形容技艺的代代相传。 |
精神延续 | 不仅指技艺,也包含价值观、道德观念等精神层面的继承。 |
四、近义词与反义词
类型 | 词语 |
近义词 | 承前启后、继往开来、薪火相传 |
反义词 | 前功尽弃、断子绝孙、不肖子孙 |
五、总结
“克绍箕裘”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,强调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。它不仅是对个人能力的认可,更是对家族精神和文化延续的尊重。在现代社会,虽然传统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,但这一成语所蕴含的“传承”理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。
通过理解“克绍箕裘”的含义,我们不仅能更好地掌握汉语成语的丰富内涵,也能从中体会到中华文化中对家族、责任与传统的重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