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秉烛夜读成语故事】“秉烛夜读”是一个源自古代的成语,常用来形容人勤奋好学、深夜仍坚持学习的精神。这个成语背后有着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,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知识的渴望,也展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。
一、成语故事概述
“秉烛夜读”最早出自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。据记载,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聪慧,但因家境贫寒,买不起灯油,夜晚无法继续学习。为了不浪费时间,他常常在夜里点燃蜡烛,专心致志地读书写字,即便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,他也毫不懈怠。后来,人们便用“秉烛夜读”来形容那种在艰苦条件下依然坚持学习的精神。
二、成语释义与出处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秉烛夜读 |
拼音 | bǐng zhú yè dú |
出处 | 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 |
含义 | 形容在夜晚点着蜡烛读书,比喻勤奋学习,不畏艰难 |
用法 | 多用于赞美他人或自己在困难中坚持学习的精神 |
近义词 | 废寝忘食、夜以继日、发愤图强 |
反义词 | 玩物丧志、荒废学业、虚度光阴 |
三、成语的现实意义
在现代社会,“秉烛夜读”虽然不再只是因为灯油不足而发生的场景,但它所代表的精神却依然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。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步入社会后,面对压力与挑战,保持持续学习的态度,是通往成功的重要途径。
此外,这一成语也提醒我们: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那些别人看不见的努力之中。只有在别人休息的时候,你还在默默付出,才能在未来脱颖而出。
四、总结
“秉烛夜读”不仅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。它告诉我们:学习没有捷径,唯有坚持与努力才能收获成果。无论身处何种环境,只要心中有梦,脚下有路,就应当像古人一样,秉烛夜读,砥砺前行。
结语: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让我们不忘初心,铭记“秉烛夜读”的精神,不断充实自己,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