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有关唐雎不辱使命译文】《唐雎不辱使命》是《战国策·魏策四》中的一篇著名文章,讲述了唐雎奉命出使秦国,面对秦王的威压,以智勇捍卫国家尊严的故事。这篇文章语言简练、情节紧凑,展现了唐雎坚定的意志和卓越的外交才能。以下是对该文的翻译与。
一、原文概述
《唐雎不辱使命》讲述的是秦王企图以“易地”为名,强占安陵国土地,安陵君派唐雎前往秦国交涉。唐雎在面对秦王的威胁时,毫不退让,最终迫使秦王放弃侵略意图,保全了国家尊严。
二、译文与
原文 | 译文 | |
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:“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其许寡人!” |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:“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来交换安陵,安陵君你答应我吧!” | 秦王以“易地”为名,实则企图吞并安陵国,安陵君面临重大抉择。 |
安陵君曰:“大王加惠,以大易小,甚善;虽然,受地于先王,愿终守之,弗敢易!” | 安陵君回答:“大王给予恩惠,用大的换小的,很好;但是,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这块土地,愿意始终守护它,不敢交换。” | 安陵君拒绝了秦王的要求,表现出对祖先土地的忠诚。 |
秦王不说,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。 | 秦王不高兴,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国。 | 安陵君派遣唐雎前往秦国,希望他能完成使命,避免战争。 |
唐雎至秦,秦王曰:“夫专诸之刺王僚也,彗星袭月;聂政之刺韩傀也,白虹贯日;要离之刺庆忌也,仓鹰击于殿上。此三子者,皆布衣之士也,怀怒未发,休祲降于天,与臣而将四矣。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,今日是也。” | 唐雎到了秦国,秦王说:“专诸刺杀王僚时,彗星扫过月亮;聂政刺杀韩傀时,白虹贯穿太阳;要离刺杀庆忌时,苍鹰扑向宫殿。这三个人都是平民中的勇士,愤怒未发时,天地有异象,现在加上我,就是第四位了。如果勇士真的发怒,就会倒下两个人的尸体,鲜血流五步远,天下人都会穿丧服,今天就是这一天。” | 秦王以古代刺客为例,警告唐雎不要轻举妄动,否则将引发严重后果。 |
唐雎曰:“此庸夫之怒也,非士之怒也。夫专诸、聂政、要离,皆以死明志,虽与臣之怒,未若也。夫秦王之暴,非可轻犯也。今吾以三寸之舌,抗万乘之威,亦足以矣。” | 唐雎说:“这是平庸人的愤怒,不是士人的愤怒。专诸、聂政、要离,都以死表明自己的志向,但他们的愤怒,还比不上我的愤怒。秦王的暴虐,不能轻易触犯。现在我以三寸之舌,对抗万乘之君的威势,也已经足够了。” | 唐雎以智慧应对秦王的威胁,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和非凡的胆识。 |
秦王色挠,长跪而谢之曰:“先生坐!何至于此?寡人谕矣:夫韩、魏灭亡,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” | 秦王脸色缓和,直身跪下道歉说:“先生请坐!怎么到了这种地步?我明白了:韩国、魏国都灭亡了,而安陵却能凭借五十里的土地保存下来,只是因为有您这位先生啊。” | 唐雎的言辞震慑了秦王,使其不得不低头认错,安陵国得以保全。 |
三、总结
《唐雎不辱使命》通过唐雎与秦王的对峙,展现了一个人在危难时刻的智慧与勇气。唐雎不仅没有被秦王的威胁所吓倒,反而以理服人,最终使秦王屈服,成功完成了使命。这篇文章不仅是历史故事,更是一种精神象征,体现了古代士人的气节与担当。
关键词:唐雎不辱使命、译文、战国策、安陵君、秦王、外交智慧、历史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