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敌戒原文及翻译】《敌戒》是清代思想家龚自珍所著的一篇短文,全文虽短,却寓意深远,强调了“敌人”在人生中的重要性。文章以警醒世人不要轻视敌人、要时刻保持警惕为主题,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哲学思考。
一、原文
> 天下有大恶,而人不之知者,曰:吾无敌人。
> 天下有大善,而人不之知者,曰:吾无敌人。
> 天下有大祸,而人不之知者,曰:吾无敌人。
> 天下有大福,而人不之知者,曰:吾无敌人。
> 敌人者,所以养我之志也;敌人者,所以砺我之行也。
> 敌人者,所以警我之危也;敌人者,所以成我之功也。
> 敌人者,不可无也,亦不可多也。
> 惟其无,则我之志惰;惟其多,则我之志危。
> 故曰:敌戒。
二、翻译
> 天下有一种大恶,人们却不知道,那就是:“我没有敌人。”
> 天下有一种大善,人们却不知道,那就是:“我没有敌人。”
> 天下有一种大祸,人们却不知道,那就是:“我没有敌人。”
> 天下有一种大福,人们却不知道,那就是:“我没有敌人。”
> 敌人,是用来培养我的意志的;敌人,是用来磨练我的行为的。
> 敌人,是用来提醒我危险的;敌人,是用来成就我的功业的。
> 敌人,不能没有,也不能太多。
> 如果没有敌人,我的意志就会懈怠;如果敌人太多,我的意志就会受到威胁。
> 所以说:敌人是值得警惕的。
三、总结与表格
内容 | 解释 |
标题 | 《敌戒》原文及翻译 |
作者 | 龚自珍(清代思想家) |
核心观点 | 人应当有敌人,敌人能激发意志、磨练品行、警示危险、成就功业。 |
主题 | 警惕“无敌人”的状态,强调敌人存在的必要性与适度性。 |
结构 | 原文采用排比句式,层层递进,语言凝练有力。 |
现实意义 | 在现代社会中,面对竞争与挑战,不应盲目乐观或自满,应保持清醒认知。 |
四、结语
《敌戒》虽短,但内涵深刻,体现了龚自珍对人性、社会和历史的深刻洞察。他通过“敌人”这一概念,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:真正的成长与成功,往往是在与对手的较量中实现的。因此,我们应学会与“敌人”共处,在挑战中不断前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