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大巧不工怎么念】“大巧不工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形容人的技艺高超、做事巧妙,但表面上看起来却并不刻意或华丽。这个成语出自《庄子·天地》篇,原句为:“大巧若拙,大辩若讷。”后来演变出“大巧不工”的说法,用来强调真正的高明往往不显山露水。
下面是对“大巧不工”这一成语的详细解析,包括读音、含义、出处、用法及例句等内容。
一、
“大巧不工”读作 dà qiǎo bù gōng,意思是:真正高明的人,表面上看起来并不费力或刻意,反而显得很自然、不加修饰。它强调的是“巧而不显”,是一种含蓄而深刻的智慧表现。该成语多用于赞美人的技艺高超、处事圆融,或者作品风格质朴却富有内涵。
在实际使用中,“大巧不工”常出现在文学、艺术、书法、绘画等领域,表示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。与“大巧若拙”意思相近,但更侧重于“不工整”而非“拙”。
二、表格形式展示答案
项目 | 内容 |
成语 | 大巧不工 |
拼音 | dà qiǎo bù gōng |
出处 | 《庄子·天地》 |
含义 | 真正高明的人,表面看起来并不刻意或华丽,而是显得自然、不加修饰。 |
近义词 | 大巧若拙、浑然天成、返璞归真 |
反义词 | 粗制滥造、雕琢过度、刻意为之 |
用法 | 多用于形容人或作品的技艺高超、风格自然、不显刻意。 |
例句 | 他的书法看似随意,实则大巧不工,令人赞叹不已。 |
适用领域 | 文学、艺术、书法、绘画、设计等 |
三、结语
“大巧不工”不仅是一个成语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。它提醒我们,真正的智慧和才华往往隐藏在平凡之中,不张扬、不炫耀,却能打动人心。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学会欣赏“大巧不工”的美,也是一种难得的修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