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供认不讳是什么意思】“供认不讳”是一个汉语成语,常用于法律、司法或调查场景中,用来描述某人对自身所犯的错误或罪行坦白承认,并且没有否认或推诿。这个词语强调的是“承认”和“不否认”,具有较强的诚实性和自省性。
一、
“供认不讳”指的是在面对指控或调查时,当事人主动承认自己的行为或过错,没有进行任何辩解或否认。该词多用于正式场合,如法庭、警方调查等,表示当事人态度端正,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。
在实际使用中,“供认不讳”往往与“拒不认罪”形成对比,前者体现诚实,后者则表现出抵触或逃避。
二、表格展示
词语 | 含义说明 | 使用场景 | 近义词 | 反义词 |
供认不讳 | 对自己的行为或过错明确承认,没有否认或辩解 | 法律、调查、审判等正式场合 | 供认、坦白 | 拒不认罪、抵赖 |
供认 | 承认自己的行为或罪责 | 法律、调查等 | 坦白、交代 | 抵赖、否认 |
不讳 | 不隐瞒、不避讳 |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表达 | 直言、直说 | 隐瞒、回避 |
三、使用示例
- 在庭审中,被告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,法院据此作出从轻判决。
- 调查人员问及事件经过,嫌疑人供认不讳,配合调查工作。
四、注意事项
1. “供认不讳”是较为正式的书面用语,口语中较少使用。
2. 使用时需注意语境,避免在非正式场合滥用。
3. 该词带有一定的道德评价,暗示当事人有悔过之意。
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,“供认不讳”不仅是语言上的表达,更是一种态度和行为的体现。在法律和社会交往中,诚实和坦白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结果。